峤南何似八九月,暑气著人如火烧。近午炎光几夺目,此时厉气正生苗。
但教节饮神应旺,尚觉宽心脉自调。但得太平开岭海,归寻旧隐老渔樵。
偶题二首 其二。清代。刘鹗。 峤南何似八九月,暑气著人如火烧。近午炎光几夺目,此时厉气正生苗。但教节饮神应旺,尚觉宽心脉自调。但得太平开岭海,归寻旧隐老渔樵。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 ...
刘鹗。 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避贼书事十三首 其九。宋代。左纬。 妻儿共一区,日夜谨相守。遥惊白旗来,不觉四散走。汝死吾不知,吾亡汝何咎。隔林闻哭声,相见真成偶。
鹊桥仙。明代。沈宜修。 轻花拂露,长空挂月,人在秋香院小。盈盈一水两相思,■能得、佩环声绕。铢衣罗薄,翠蛾愁损,试向琼绡低告。无端窗外晓光催,掩泣望、星桥又杳。
阴晦中忽见华山。金朝。冯璧。 吏部能开衡岳云,坡仙曾借海宫春。莲峰清晓忽自献,二公何人予何人。
和张自行过城南作画。明代。钱宰。 负郭高居昼不开,绕阶流水绿于苔。花前洗笔供诗画,马上敲门知客来。深树流莺通宴席,碧香浮蚁滟春杯。官衙正在行军幕,醉后何妨犯夜回。
次汤士美送蔡季任韵寄士美二首 其一。宋代。周孚。 君才元落落,吾语只平平。意广真堪笑,情亲却自惊。瘦筇殊未到,短笛为谁横。肺病虽羸甚,犹能倒屣迎。
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四。宋代。苏辙。 纨扇新裁冰雪馀,清风不隔纻罗疏。飞升漫写秦公子,荣谢应怜汉婕妤。